会议现场照片
为进一步推动数字设计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,推动设计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,2月23日下午,由中国建筑学会、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、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《建筑技艺》杂志社特联合举办“数字建筑论道 • 精品、精细、精益——数字驱动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”在北京举行。
研讨会围绕“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”和“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”的主题展开。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及众多设计领域专家出席会议。
与会嘉宾有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,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、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、《建筑技艺》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李兴钢,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、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崔彤等。
吕强参与论坛研讨
我院总建筑师吕强应邀出席圆桌论坛,与14位行业大咖进行交流分享。发表如下观点:
数字化对于设计单位的价值挖掘目前还不清晰。
第一,数字化模型的价值。在我参与过的几个非洲EPC项目中,会采用价值工程的思维方式,在保证合同履约的前提下,严格控制成本。节约的部分,我们可以与总承包单位进行分成或奖励。这种情况下,BIM模型的价值就会被放大,并充分被体现。
第二,数字化设计的价值。数字化设计应该充分利用模型,结合环境条件展开建筑物理特性的模拟与分析,将能耗有效地降下来,为客户切实减少未来的运营费用甚至是建造费用。
第三,数字化技术的价值。我们设计院充分结合了学校的科研优势,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和研究。我们将先进的测绘技术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结合起来,完成了包括故宫、明十三陵、云冈石窟在内的多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工作,同时开展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和碑刻数字化微痕提取的工作,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果和文化价值,使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更好延伸和拓展。
数字化是不可逆的技术趋势,我们设计行业应该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和科研能力,加快在这方面的技术探索与经济价值显化工作,以保持可持续的健康发展。
会议现场照片
全体与会人员合影
本文部分图片、文字内容来自“AT建筑技艺”。
供稿&供图:吕强
编辑:王晓凡
审核:高韬